为迎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教育创建105周年暨抗战迁陕80周年,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我校卫生政策与医学伦理学的发展,2017年10月13-14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办的器官移植伦理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邀请了8位国内外专家提供主题论文,还邀请了来自第四军医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期刊中心的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就器官移植伦理进行了充分地、深入地探讨和交流。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讲座教授范瑞平主持。开幕式上,公共卫生学院庄贵华院长对外宾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简介了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科发展状况,对医学伦理学学科及《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在全国的影响力及学院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编辑部主任王明旭教授主要介绍了当前器官移植面临的伦理问题以及开好本次会议的目的与意义。圣爱德华大学哲学系应用伦理学教授Mark Joseph Cherry作为外宾代表,对此次邀请表示感谢,希望今后和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及《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在器官移植领域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此次研讨会共有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以报告与讨论为主。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讲座教授范瑞平,圣爱德华大学哲学系应用伦理学教授Mark Joseph Cherry,维克森林大学终身教授Ana Lucia Smith Iltis,南卡罗来纳州大学文理学院哲学系教授Christopher Olaf Tollefsen,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蔡昱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王珏副教授分别针对器官捐献中家庭同意的模式、动机、原则进行了充分的、热烈的交流与讨论。范瑞平教授认为儒家家庭伦理不是中国器官捐献的绊脚石。家庭式的家庭器官捐赠动机模式可以为捐赠提供适当的动力。这种模式和在模式中创建的家庭优先权可以在儒家家庭伦理方面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Mark Joseph Cherry教授认为家属有代表刚死亡的家庭成员同意或拒绝器官捐赠的权利。只要个人没有明确的同意捐赠器官,对其体内器官使用的权利就应该归于家属。Ana Lucia Smith Iltis教授认为中国的器官捐献应该仔细考量中国的文化资源,而不是寻求西方的模式。为增加器官捐献率,中国要确保其器官捐献制度能够反映中国不同的文化价值观。Christopher Olaf Tollefsen教授探讨了权威与责任的关系,他认为家庭否决权应该保留,并补充家庭的权利来推翻死者的否决权。蔡昱教授探讨了儒家重构主义的仁爱观和人体器官捐献原则的关系,她认为人体器官的家庭捐献原则才是符合人之本性的更为合理的器官捐献制度。王珏副教授认为器官捐献作为生命的礼物,是一个关涉到个人与家庭、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生命的赠予与回馈性、死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等问题的综合性的文化与伦理问题。最后,专家们对中国的儒家家庭观给予了高度认同,认为以家庭为核心的知情同意在器官移植方面是合情合理的,在伦理学上是可以得到辩护的。
第二单元以期刊介绍与交流为主。王明旭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基本情况及创刊30年活动计划,范瑞平主编介绍了《中外医学与哲学》杂志的办刊特色、发行问题及历史发展过程,美国《医学与哲学杂志》副主编Mark Joseph Cherry,《叙事生命伦理学》主编Ana Lucia Smith Iltis,以及《基督教生命伦理学》杂志编委Christopher Olaf Tollefsen分别介绍了期刊的基本情况,并分享了办刊过程中编校质量、双盲审核、编校流程等方面的经验。此外,来自《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社辛映继社长、《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编辑部陈新东主任、《中国医学教育技术》编辑部原宝华主任、《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黄崇亚副编审分别就期刊的质量标准、编校质量、编校流程等方面同外宾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和分享。
此次研讨会讨论热烈,与会者充分交流了国内外器官移植伦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助于更好地向前推进我国器官移植工作,有助于扩大《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与国内外相关杂志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我校医学伦理学学科及《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影响力与美誉度,有助于增加《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海外投稿积极性及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