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估计每年约有43万人死于食管癌,其中我国占比达50%。同时,我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大气污染、社会经济因素与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大气污染每年导致全球大约700万人死亡,而大气污染也被列为一级致癌物。我国食管癌发病的时间和地理空间变化是否会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城市化和社会经济水平是否会调节这种联系?需要深入探讨。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鹏(第一作者)在导师庄贵华教授(通讯作者)、合作导师齐欣副教授(通讯作者)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魏文强研究员(通讯作者)共同指导下,采用时空分析和广义泊松回归模型对于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因素对2000-2015年我国大气极细颗粒物(PM2.5)与食管癌发病率之间关系的修饰效应,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主要高风险地区集中在华北和淮河流域。在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PM2.5与发病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尤其在女性人群中更为显著。当接触PM2.5与发病时间的滞后期调整为0、5、10、15年时,男性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48%、2.20%、2.18%和1.87%。女性分别增加4.43%、2.20%、3.97%、3.06%。该研究成果“The associations of air pollution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in China based on a spatiotemporal analysis”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环境研究)期刊上发表。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精准评估大气污染与食管癌发病时空分布的关系及滞后效应,为我国食管癌的防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3935120313128?dgcid=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