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多发病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其在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率持续攀升。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认识到这一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并将减轻多发病的负担列为其优先目标。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多发病不仅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还显著增加了住院和死亡的风险,这些影响远超过单一疾病的病例。因此,早期的干预措施显得尤为关键,它们可以有效减轻中老年阶段多发病的疾病负担。在这个背景下,中年时期成为采取预防措施、阻止严重慢性病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研究领域,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磊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与陕西省人民医院输血科杨江存教授的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开展了一项创新性研究。这项研究旨在探究发达国家(英国)与发展中国家(中国)之间的多发病模式差异,目的是为这些国家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具体的多发病干预策略。研究团队收集并分析了来自中国陕西省和英国生物银行(UK-Biobank)的184,133条和180,497条40至59岁中年人群的基线住院记录。通过网络分析技术,研究构建了两个人群的多发病网络,并对中国和英国中年住院病人的复杂共病模式进行了深入比较。
Figure 1. The proportion of single disease and multimorbidity, stratified by overall, male and female inpatients in China and the UK
该研究的关键发现包括:首先,与英国同龄人相比,中国中年住院病人表现出更高的多发病率和更复杂的多发病网络。其次,由一系列中心疾病(即那些在共病模式数量上排名前10的疾病)形成的疾病网络在两国的多发病网络中占主导地位。这一发现突显了针对这些关键中心疾病进行预防和监测在减轻中年人群多发病负担中的重要性。此外,中国住院病人更频繁地表现出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相关的共病,而英国住院病人则更常报告与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相关的共病。近期该研究成果:“Exploring multimorbidity profiles in middle-aged inpatients: a network-based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Kingdom”在BMC Medicine期刊(IF=9.3)发表。
Figure 2. Comparisons of complete multimorbidity networks, hub diseases and hub diseases’ associated networks between Chinese and UK inpatients
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包怡宁是本论文的第一作者,其在公共卫生学院张磊教授和陕西省人民医院输血科杨江存教授共同指导下完成了本研究,张磊教授和杨江存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参与本研究的还有澳大利亚皇家医学院全科院士Christopher K Fairley教授、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合作中心主任何明光教授等。本研究受盖茨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留学基金委、西安交通大学青拔人才项目等基金支持。
论文链接地址: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23-03204-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