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3-16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全球健康国际研讨会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2019全球健康论坛”在西安市古都文化大酒店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亚太临床营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机构的领导,及众多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内外高校校长、医院院长等约50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同时参会的还有来自坦桑尼亚、孟加拉国、南非、秘鲁、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40余位留学生。会议以 “共享发展机遇•共促全球健康(Sharing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 Promoting Health for the Globe)” 为主题,围绕全球重大健康议题设21个专题论坛开展报告和讨论交流。
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教研组师生积极参加本次大会,通过口头报告、壁报展示以及聆听专业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与参会同仁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并在口头报告部分取得了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米白冰助理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长期变化轨迹及其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联:基于20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证据(Long-term BMI Change Trajectories in Chinese Adul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Evidence from a 20-Year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的口头报告。该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随访数据(CHNS)分析得到了4种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长期变化轨迹,发现在中国成年人中,体重指数的长期显著增加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增加存在显著关联。
刘丹朦博士做了题为“中国西北地区母亲孕期膳食和补充剂钙摄入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联(Associations between maternal calcium intake from diet and supplement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preterm birth in Northwest China)”的口头报告。该研究基于所在团队于2013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陕西省开展的大型横断面调查数据,分析了母亲膳食钙或/和补充剂钙摄入与早产风险的关联,发现在孕期膳食钙摄入量普遍不足的中国西北地区,孕期适量使用钙补充剂与早产风险的降低存在显著关联。
齐琪博士代表团队做了题为“婴儿认知发展轨迹与学龄期、青少年期发展结局的关系:基于一项中国出生队列的研究(Infant cognitive development trajectory and middl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outcomes: A Chinese birth cohort study)”的口头报告。本研究介绍了团队自2002年建立出生队列以来,在婴幼儿期、学龄期以及青少年期随访的结果,提示儿童早期的认知发展轨迹在出生后前两年被确定,可能会持续到儿童中期到青春期,这表明尽早针对高危亚人群提供适当干预的重要性。
同时,齐琪博士代表团队做了题为“不良出生结局与产后HAZ介导的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一项中介效应分析研究 (To what extent i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dverse birth outcomes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mediated by postnatal HAZ? A causal mediation analysis)”的壁报展示,该研究基于前期出生队列,发现了低出生体重(LBW)和小于胎龄儿(SGA)与儿童长期认知发展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出生后发育的调节;改善产后生长的干预措施可能不会显著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对认知发展的不利影响。
上述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金等支持。